天道文化旅游网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文旅中国 >>北京文旅 >> 第162期全国商务礼仪师资训练营在京举行
详细内容

第162期全国商务礼仪师资训练营在京举行

162期全国商务礼仪师资训练营在京举行

 

(天道布谷鸟报道)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专业人才教育工作部主办的第162期全国商务礼仪师资训练营于2024712-14日在北京朗琴国际大厦北京天道使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1119会议厅举行。本次培训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礼仪文化教育事业,帮助从业人员培养及提升礼仪文化素养,加快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而举办的。该培训项目已经举办百余期,深受学员欢迎。本期培训课程设计侧重“商务礼仪+政务礼仪+交付式礼仪”内容,由五位资深礼仪培训专家主讲。

杨广1.png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专业人才教育工作部主任、师承于演讲教育泰斗李燕杰教授、《礼仪师培训教程》主编赵梓汝给大家主讲了《开启礼仪师成长之旅》专题课程,具体包括礼仪概述:礼仪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做?礼仪教学体系和十六字课程模块;培训师的个人形象管理密码;职业标准化发型和妆容选择;

不同受众的着装规范等五大板块的内容,尤其是对礼仪的价值呈现与礼仪文化的内涵诠释给学员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杨广2.png

中国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师、高校礼仪培训专家娄艳雪主讲了《礼迎商运-商务礼仪》专题,包括礼商就是财商;礼酬商运:商务接待与拜访实务、商务会议座次;礼悦商运:商务社交应用/情景模拟/商务宴请座次安排实训/角色扮演等白领日常工作、商务活动中常用的商务礼仪知识与技巧等三个板块的内容,全面解读了商务礼仪的价值与实操要领。

杨广3.png

知名礼仪培训专家,礼仪实战导师,《现代职业礼仪》教材主编白丽香主讲了《西餐礼仪:吃出品味与格调》主题课程,包括对西餐礼仪文化的理解、西餐形象的规范、西餐用餐礼仪现场操作演示与练习等内容,侧重西餐礼仪地方应用场景模拟演练,使得学员在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掌握西餐礼仪的基本知识,可以做一个优雅、礼貌进餐的文明人。

杨广4.png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参与策划实施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组织与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杨翊老师主讲了《政务礼仪规范与细节关注》,包括礼仪在政务工作中的运用,从礼宾接待过程理解国际惯例与利益创新,摆正位置,掌握细节分寸,从衣食住行掌握商务接待的秘诀等内容,从《政务礼仪》的理论到实战细节把握,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与演示,还播放了一些国际政要经典的政务礼仪场景短片,提醒学员政务礼仪场景中不可忽视细节,否则一个细节性失误或者错误都可能闹出“国际大笑话”,比如世界银行领导人脱鞋进入清真寺,黑色的有破洞的袜子居然露出两个脚指头,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卖点,但是袜子细节漏洞却成为世界政务礼仪教育中一个失败的案例。

杨广5.png

中国航协空中乘务员专业技能高级培训教员,2008年奥运颁奖礼仪小姐选拔仪态形体礼仪培训指导讲师,2014APEC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礼仪指导讲师武海虹女士主讲了《体态重塑(气质美展现)》,包括体态评估、体态重塑的底层逻辑、头颈部和肩背部训练等,通过训练可以重塑身材、缓解焦虑、改善失眠、颈椎病等职业病,还可以通过体态矫正改变心态,提升自信心,同时有效改善职场人士的职业形象。

在结业分享交流环节,来自四川某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刘承瑞同学发言中谈到自己的感受。他学习的是影视专业,目前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自己的事业规划与父母意见不同,他有个性、有梦想,但是有点社恐,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方面和父母都固执己见,彼此不肯退让,他感觉被禁锢在家里心情非常郁闷,想出去看看多彩的世界,学习一些社交中实用的礼仪知识,结交一些新朋友,但是又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自己希望在迷茫中探索,走出人生困惑。黄筱钧同学在发言中表示,培训班的老师与同学都非常和睦,充满了温馨和温情的氛围,每个培训师各有风格,有苏东坡的洒脱浪漫,也有陶渊明的超脱世俗,还有哲学家的深思,他们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都充满了家国情怀,在给与学员礼仪知识的同时,也给与学员巨大的人生动力。青年学员黄娄睿冰是父母帮助报名参加本次礼仪培训班的,本来她并不喜欢这样的活动,自认为是一个宅女,有点社恐,感觉他人都很坏(可能是受“他人即地狱”思想影响吧?)。过去觉得,礼仪不过是形式化的东西,没有必要太刻意表现礼仪和所谓的仪式感,线上也看过礼仪课,没有太深的感受。通过几天的面授课程,才感觉礼仪原来也是一门学问,一个重要的学科。过去自己喜欢西方文明,学习西餐礼仪后更加喜欢礼仪背后的内涵。这几天的学习感觉同学们都非常友善,青年学员还可以向年长的学长学习到为人处世之道,有超值的收获感。

杨广6.png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兰江宇老师在分享中认为,礼仪培训的老师们培训经验丰富,准备充分,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辅导经验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的真诚和耐心体现了对学员的爱,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主办方注重学员反馈,特别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作为学员深表感恩。著名美容导师张雪迎在互动发言中自我介绍。她参加了第79期全国礼仪师培训班,如今又参加复训,每次听课都有不同的收获。作为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的一位北京母亲,她思想开放豁达,鼓励女儿多学知识,多接触社会,遇到机会积极发言,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她用三个词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一个词是“幸福”,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回到了青少年时代;第二个词是“幸运”,在社会上鱼龙混杂的培训项目中这么好的礼仪培训课程让她赶上了;第三个词是“幸好”,幸好在犹豫不决中选择了参加,抓住了人生的一个美好契机。她曾经担任国际美容美发大赛评委,比赛中最重要的是素质,集中表达就是“秀外慧中”!

广西北海职业学院艺术老师余添在发言中谈到,人的需求是多元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大概都需要一种平衡,寂寞的时候希望外地游客来北海,人多了又感觉太吵闹。学院需要培训礼仪老师,接受专业培训之后才发现礼仪是一门有内涵的专业课,过去对礼仪的理解有些肤浅。目前,学院需要美容化妆课双师,企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自己学习的知识将来能够在礼仪培训领域派上用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程妙玲老师在发言中谈了自己的几点感受:1.感恩招生老师及时通知和感谢学院领导的支持;来北京的过程非常曲折,但是终于可以参加面授课程,感觉蛮幸运的,回到单位会向领导汇报培训内容;2.培训中感受很深的一个理念是,“教育者应该先接受教育”。过去对礼仪的理解是表面的,忽视了内涵,现在知道作为教师要有敬畏之心,身教胜于言教;3.对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情怀非常敬佩,中国有上千万教师,但是能够成为教育家的人简直凤毛麟角,但是人人都可以有爱心有热情有教育家的情怀。4.今后回到工作岗位上,可以把礼仪课内容与思政课程融合创新。听完政务礼仪课程,自己在反思过去接待来宾以自己的喜好安排菜品,今后再接待来宾最好是征求一下客人的意见,了解客人喜欢什么口味、忌讳什么菜品,这样才可以从客人的需求出发提升客人的满意度。

贵阳女子职业学院常洲老师在互动中谈到自己的七点感受:第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第二是对传统文化传承要有一种使命感;第三是在礼仪培训中感受到了和谐之美;第四是通过培训提升了人生的认知境界;第五参加培训留下了一次难忘的回忆,自己切身感受到,一群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第六培训结束便是一个崭新起点的开始,心态、眼界都有所改变。感恩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自认为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曾经学习过导游、瑜伽师、茶艺师、礼仪师课程,今后还有想考美容师资格证,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成长,一方面觉得艺不压身,有利于未来职业生涯跨界发展,触类旁通;另一方面通过礼仪课培训老师的耐心指导,所学知识可以学以致用。第七,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改变,努力追求光,成为光,传播光,努力做一个自带光环的人。

来自湖南郴州湘南学院的马丽萍老师是第七期老学员,这次参加复训有了新感受。她原来是学院工勤人员,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自从学习礼仪专业课之后,自己的心态和人生都有了改变。这次来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礼仪课。她感觉,这套礼仪课有高度、深度、宽度、厚度。听了礼仪精品课后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自己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斜杠青年,开办了培训学校,还搞服装设计,动漫创作等,但是她还不满足,接下来还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礼仪培训老师。这次参加礼仪课学习就是冲着这个心愿而来。

青年学员赵姝潼参加这次培训,感受最深的是“和合”文化。不过,她认为,仅有“和合”文化还不够,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因此年轻人应该怀着一颗报国的心传播礼仪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风范。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学员李蓝君从事香道馆运营,本次培训充分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氛围,同学们向老师学习,大家也互相学习。此刻想起作家沈从文的一句话,“无论是故事还是生活,都应该美一点”,她突然领悟到原来自己做的香道馆也是生活美学的一部分。在短暂的几天学习期间使得自己找到了存在感和自信。

在师生互动中,一位学员提出如何把礼仪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希望在专业领域深耕,礼仪课、形体课、生活美学等系列课程。思政礼仪课如何设计?杨翊老师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养、学养、素养教育,这些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内容,也是礼仪教育“内化于心”理念的体现。体音美教育是外在到内在,礼仪培训也是如此,也是希望学员由外而内的改变。杨老师谈到礼仪培训课程的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感觉是一批优秀的人走到了一起,大家互相学习;第二学员跨度大,有些小学员是家长推荐参加的,有了家长的“好好学习”,才有孩子的“天天向上”;第三,每个人都有认知天花板,没有来过北京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过去或许考虑的是自己的事,自己村的事,自己乡镇或者城市的事,来了北京不一样了,就会考虑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事,对于外地学员而言,开阔眼界是最重要的。

杨广7.png

               本期部分学员参观人民大会堂并合影留念

 

为本次培训提供场地设备的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在分享中谈了自己的感受。第一,他本人是本期年龄最大的学员,从国外旅行回来,放下行李箱就听课,听完两节课感受很深,感觉主办方设计的这套课程非常实用,并且老师尽量把理论表述得通俗易懂,还带领学员进行动作示范;第二,作为一个退休人士,信奉“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在学习中体会成长的快乐。人一辈子要做的两件事,第一是学习,第二是成长。既需要“读万卷书”,也需要“行万里路”。只有见过世面的人才会形成正确的三观。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大家都需要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第三,要珍惜生命、追求幸福、尽力而为地为他人创造价值,有独立人格,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习惯,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内外兼修,努力成为人生赢家。李笑天认为,现在社会流行的评价人生成败的标准普遍出现了偏差,似乎金钱与财富是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实际上,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只有金钱财富,甚至也不是权力地位,更不是带有光环的荣誉,而是是否有独立人格,是否心怀悲悯善念,是否尽到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自己过得是否幸福并且是否可以帮助他人成就幸福,如果符合这些条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人士”。还有,目前新媒体、自媒体非常发达,有一种粗鄙文化流行趋势,这是与礼仪之邦的文明大国相悖的文化逆流,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人应该警惕。毫无疑问,礼仪培训是在推崇一种进步的、高雅的社交与社会文化,礼仪培训不仅仅是礼仪知识的学习与演练,同时也应该是一场师生自由交流互动的思想盛宴。


(供稿:李丹青 摄影:娄艳雪 责编:蓝乙人)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