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文化旅游网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风景/城市/乡村/人文/社交旅游后台 >>人文旅游 >> 书法之巧力与拙力——如何轻松自如的力透纸背
详细内容

书法之巧力与拙力——如何轻松自如的力透纸背

书法之巧力与拙力——如何轻松自如的力透纸背

健康时讯网
2025-02-25
来源:健康时讯网新媒体中心

书法之巧力与拙力——如何轻松自如的力透纸背

纵观古今书论,多有论及衄挫翻切使转及视觉效果者,鲜有论及书法中指法者,余初学书执笔即写

,临字摹形,不求甚解,既久深究其意,则知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说,赞书曰行云流水遒劲有力

之叹。但如何写出跳,卧、行云流水的感觉呢?书写中到底是用力写还是不用力,用多大力,如何

用力,是巧力还是拙力,巧力如何巧……,一堆问题盘萦困扰。古人云:“心有疑,随札记。就人

问,求确义。”后有参访各路名师,虚心向学,加之对易经道法的理解,以为能道出其中原委,以

期为好书提供参考,少走弯路,有时候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妙道玄微,心根法尘,理解原理之后

则信手可成,如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神乎其技则游刃有余也。


盘古一画开天地,则上下刚柔阴阳两分。万事万物不离于此也,考察古人对执笔法方面著述颇丰。

纵观诸论,譬如大象太大,论大象一只耳朵足够写万言报告,论大象鼻子可写十万字论文,五脏

六腑又万万言论文,终不得全貌。简而言之,求其轻松如意高效美观的写好字的方法而已。


因此,本人总结了一些学书要领。“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欲书之先,我们的身心就是法器,

心态及全身都要利其器,而放松身心是第一步,由头身手足各关节逐渐放松,以五指执笔法姿式执

笔,力度以轻轻挂得住笔即可,前后左右的运笔以五指曲伸完成。所以我研究了一个指法训练的教

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在训练过程中去掉我们的拙力。


教具图:


我1.png


(三角架上以橡皮筋系笔,这样去除了笔本身的重力,以五指执笔法,只以指关节微力曲伸,即可

拔动笔纵横。)


我深知用拙力训练之害,几个书家画家由于年轻的时候用拙力训练过甚,以求力透纸背,三十几岁

即右手成疾,不能曲伸,悔之晚矣,以为勤苦用功必成大器,殊不知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更甚者适

得其反,清代有人对八股文及馆阁体书法的评价是:“销磨一代英雄气,官样文章殿体书。”英雄

气是挺好的上进心,不对的方法就浪费了。如果能尽早解决技术问题,则会有更多时间做大道的学

问。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意思是不能过于执着小道。书法,强调

的是法,法是规则法度,掌握法后再自由发挥个体差异性及特色。关于学书法基本功法度王羲之的

《笔势论十二章并序》原文是“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意思是诚

心诚意学习的人二个月就具足了。迟钝一点的三个月即可。今人不得其法,眼高手低,徒劳三五载

连基本功都不具足大有人在。晋人所说的应该是学一种字体的时间,学五种字体得一年左右。当然

懂得了法则后自然真、草、篆、隶、行书五体可以融汇贯通。不至于有的学者重于篆隶轻行楷,或

重行草而轻篆隶者,而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田蕴章先生曾说:“贬低和褒扬馆阁体都有偏激之嫌

…….”。在书法发展史中产生了五种主要书体,楷书只是书法五体之一。但是掌握核心方法后学习

效率是很高的,学通五种字体不是难事,不致于毕生精力死磕一体。古人云:文以载道,书法只是

承载道的载体,弘扬道的工具,察往彰来印迹,既要美观又要效率。譬如善书之米芾,日书万字而

轻松自如。在书写过程中身心放松愉悦又能修心养性。大多人都知道书法可以静心修身延年益寿,

历代真正得其心法的书法家都是长寿的,得心法又得笔法技法的能传世,得心法笔法技法及有社会

地位的能名世。故而有名人字,字名人之说。


可见其心法之重要性,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于溥博渊泉之周易。周易者,诸家称之为群经

之首,大道之源。系辞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

凶生大业。”大道之贵,在于阴阳相生之理,把阴阳之道任运自如而又达到恒久弥新之妙趣是为吉

凶生大业之境界,所以用于书法就要在继承性基础上又要有日新月异的创造性。太极一阴一阳之谓

道,传之于阳刚之武为太极拳,传之于阴柔之文为书法。书以记文,文以载道,故而一刚一柔一文

一武是中国文化不可替代的国术。古人从小立志,学成"文武经邦手,安危许国身"的有能力有担

当的时代接班人。如果太极拳是整个身体为太极的松柔沉静的运动,那么书法就是以笔墨为小太极

点的松柔沉静的运动来体现大千世界的万象变化。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书法之本在于人运用笔

墨纸的工具以最轻松的方法留下精美的书迹。用力之本在于臂腕及五指曲伸引动笔毫的遵循自然规

律的如太极拳般的轻松自如的运动。‌此运动是符号自然规律的巧力,太极拳说要四两拔千金,笔墨

本身很轻,找到支点可能四毫之力即可拔动。而多余之力则为拙力,如何去除拙力呢,这是我们首

要研究清楚的问题。《礼记·大学》中云:"致知在格物",物物一太极,研究物之特性,譬如笔杆

为刚,笔毫为柔,笔毫为刚,水墨为柔……。用心体悟笔毫于纸墨间之微妙的刚柔虚实变化。欲书

之先,让心静下来,全身放松手放松,如太极拳大师王宗岳拳论中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用于书则“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笔不知我,我独知笔”之境界,才

能知用笔之妙。


初唐书家孙过庭《书谱》中云“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所以先理

解身手腕指挥运的原理。先静心澄虑,在放松状态下,我们肢体可随意念轻松自如曲伸摆动。以此

用意不用力的动作带动笔做前后左右上下提按的运动,同时观察体会笔纸墨之间的摩擦效果,是学

习书法以达用巧力的基础。


其实用巧力是握笔中指与指之间的杠杆原理。古琴,古筝,武术,皆有指法理论,独书法鲜有提及

者。书法不得其指法之要妙则拙力无法去除,四毫拔千斤之巧力无法发挥,精微之处无法体现;太

极拳之内蕴中和外露筋稍之内外兼修之修心养性之理无法体现;牵丝连带虚实之衔接无法达到信手

自然浑然天成之境。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记住八法要达到的效果,卫夫人‌《笔阵图》之点为"侧",

横为"勒",直笔为"努",钩为"躍",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笔为"碟"。写真书时

笔头距离笔杆二寸一分,行草书时距离三寸一分‌。‌近代书家沈尹默‌则主张用“擫、押、钩、格、抵

五字法”来执笔‌。


学习时首先以站立姿式用五指执笔法体会切笔入纸法,逆锋入纸法,正手,顺手,反手的动作要

领,体会写大字时要达到的八种笔画效果指法的杠杆原理,站式掌握后又要学会以坐式用五指执

笔法体会写小字时要达到的八种基本笔画指法杠杆原理。至于晋唐执持书,明后站书坐书,只是

生活氛围不同,纸墨交发的原理是相同的。正如赵孟頫的说的“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

孙过庭《书谱》中“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

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此段论亦是强调书法巧力之妙

,非用力能达到的,一定是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原理灵活运用,才能以轻松自如的方式达

到力透纸背的效果。所以本人用以下图所示注明其杠杆原理。园圈为支点,箭头为指法运动方向。

运笔过程中,以食拇中指关节为支点,其支点可以于食拇中之间转换。三个主要支点中其它两点

如翘翘板的两端,通过指关节曲伸即可作前后左右的挥运。


我2.png


横提捺的指法杠杆原理


我3.png


竖撇的指法杠杆原理


我4.png


钩提的指法杠杆原理


完全的“指实掌虚”执笔是达不到挥运自如的。掌虚是可以,但指法要达到的形态不同而虚实变化

,在以上三图中大概详明。


掌握正确的用笔姿式后,接下来就是学习用巧力的发力训练。“八面出锋”。掌握八面出锋八面入

锋的技巧后,就能在书写过程中无论转笔、折笔、行笔虚实变化,始终依据线条的直曲、方圆、强

弱、生涩和干湿等变化来掌握笔势速度,不断地用不同的笔锋起伏,再掌握字法章法就可以写出书

姿以达“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之佳作了。


我5.png


既知训练方法,即展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展伸手。初学不知笔好坏,不知墨香臭缺此二宝亦不能

提起雅兴。不知何为好砚台,何为好纸是要到一定水平高度再去重视的二宝。四宝齐堪称笔精墨妙

加之才情足,则可以创作出翰逸神飞而气韵生动的墨宝。


因为没有好笔,则举锋开叉,乱毫并举无主锋,如医生开方无有君臣佐使,如大将用兵无主力无先

锋官,则无所适从而兴致大减。故而选笔之四字诀为“尖,齐,圆,健”。尖,则如良方有主药,

大将有先锋。齐,将笔毫泡开后挤水则毛端整齐,齐则铺毫时万毫齐力自可力透纸背。圆,指笔肚

鼓荡,制笔时笔毫排列有序吸墨能力强。健则笔毫有力有弹性,提按收放自如。此为笔之四德不可

不知矣。


我6.png


又有的墨汁在制作过程粗糙,其中之皮胶鱼胶发酵滋生微生物而倒出来时臭气熏天而书写之兴致全

无。好的墨汁加了中药香草,《墨谱法式》一书详细叙述了这些香料对墨质的影响。到了宋代,油

烟墨开始替代松烟墨成为新宠。制墨所添加的辅料有麝香,还有丁香、檀香、甘松、龙脑等等几十

种。因此墨本可入药治病之物。别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本草求实》中记载 "墨,专入

肝肾,色黑味辛,气温。凡血热过下,如瘟疫鼻衄,产后血晕崩脱,金疮并丝缠眼中,皆可以治。

如止血,则以苦酒送韭汁投;消肿则以猪胆汁、酽醋调;眼有丝缠,则以墨磨鸡血速点;客居中腹

疼,则磨地浆汁吞。各随病症所用而治之耳。"可见墨既是防身治病之宝,有此宝则书房中会散发

出淡雅的墨香,故而墨宝亦是激昂文字,陶冶情操,养吾浩然之气之宝。古人对醮墨的方法非常

讲究,强调“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具体来说,蘸墨时需要注意笔毫通开,通开后蓄墨多便于

挥运,如竹槁之点水吸入。笔尖点入砚池,一蘸即起,这样容易产生墨韵的变化‌。不能含水墨太

少,稍一运动墨就容易枯竭。张怀瓘在《书论》中强调“以风神骨气者居上”,认为书法的美在

于风韵和骨气‌。黄宾虹则认为“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强调水墨的配合和

使用‌。


至于笔墨俱佳,伸纸侍候。多数情况落笔头晕,落笔下去锋都不见了洇开了一滩黑。不知纸有生

熟之分,又有半生半熟。生纸洇墨极快,熟纸滴水留珠,不易散开,故半生半熟用得较多。初学

用笔锋,可用熟纸,毛边纸半生熟,润而不洇,性价比高,是书法练习的优选‌。


宣纸是书法练习中常用的纸张,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强,适合创作国画和大字

行草;熟宣质地光滑,适合精细的小楷书写;半熟宣结合了生宣和熟宣的优点,适合多种字体。

新式的万次水写布不适合书法初学者,虽然蘸取清水即可练字,字迹几分钟后自动消失,但是与

纸的摩擦感及练习用笔锋的方法与纸质相去甚远,故不建议使用于专业书法练习。


所以练字前要测试好纸张生熟度‌,用毛笔蘸上清水在纸上点一下,观察墨水的渗透情况。如果水

很快洇成一滩,说明纸比较生的纸,反之则说明纸比较熟。初学者建议选择半熟或生宣纸,因为

它们“洇”墨不明显‌。


‌ 创作书法作品可以根据字体及豫想效果选择合适的宣纸‌,对于小字或行草书,选择偏熟的纸张会

更流畅;如果写大字榜书篆书或隶书,需要吃墨深入的选择偏生的纸张。


古人写字过程中,砚台是生产墨汁的工具,主要功能是研磨墨锭‌,将墨锭研磨成墨汁。这种研磨

方式可以确保墨汁的质量和均匀性,使得墨色更加饱满,书写效果更好‌。而墨汁则是清朝同治年

间发明的‌。具体来说,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谢崧岱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因劣质墨和研墨的

困扰导致考试失败,于是他发誓要发明一种不需要研磨的墨。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最终发明了

墨汁,这种墨汁与墨块效果相似,极大地简化了墨的使用过程。所以今天砚台作为盛墨汁的容器

了‌,书法练习者在使用时随时取用。砚台的设计使得墨汁不易挥发,可以保持墨汁的新鲜度‌及稳

定性。


此外,‌砚台还可以调整毛笔的含墨量和调整笔锋‌。不过,通过砚台研磨的墨汁可以更好地控制笔

锋的形状和含墨量,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精细和美观‌。砚台的日常维护和使用过程中,最好不要只

是倒墨汁,而是使用墨块研磨混合使用墨的活性会更好。用完砚后要及时清洗,保持其清洁和良

好的使用效果‌。当下,砚台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不仅在书法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象征

着学问、文化和智慧。砚台的制作工艺和材质精美,使其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还成为藏家的收

藏品‌。


既知用笔之巧,又具足文房四宝。就需要好的心情及儒雅的氛围。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

谱·序》中论述书写时有五乖五合:“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

;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

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

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此即“五乖

五合”论,实则是时、器、志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这三者表现为精神、人情、天气、工具、心

境,五者相“合” 则顺手畅意,“乖”则雕疏难看。这种“合”与“乖”是一种新证的思维模式

,对于当代书法学习者和创作者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的意义,根据乖与合来调节学习与创作时机

,亦是善用巧力之重要因素。孔子曰:“知机者其神矣乎!”。把握时机的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文章者身居高位,错误的论述则贻误后学,故不敢不慎哉。纵观书坛

变幻,未有能详尽书道之心法,笔法,技法,字法,章法贯通之论,都是各成一家之言,对于指法

杠杆原理未曾见著,古人来说大多口口相传,大有留一手者。掌握正确的笔法指法对于提高书写速

度及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古代传递信息以书契信件为主,便捷美观的书法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钻

,故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诗句,当然书法只是四书五经文史哲理等学问其中

之一。现代人学书也是一样,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几千年的文化艺术载体,是不可磨灭的

记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造美,用美的高效普及也是提高全民幸福指数重要因素之一。虽

然说艺无百日之功,求其精微深远,亦是学无止境的,因此良有感触,将心所悟,笔之于纸墨,以

期抛砖引玉,如有裨益后学,甚感欣慰。


作者:周贵福

通讯员:沈伟华

编辑:蒙仕荣   张爱军 蓝添译

总编审:蓝乙人   孙业腾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